用大历史观看党的“三农”工作领导力(5)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2-07 20:39:07
浏览

深化农村市场化改革,搞活农村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新的乡村管理体制的建立,亟须新的经济体制与之相辅相成。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明确农村工作重点任务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废除了已实行32年的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要求放活农村金融,对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村已开始走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农业和农村工业必须协调发展。1987年1月,党中央发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强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要求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拓生产要素市场、搞活农村金融、推广“星火计划”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同年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明确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村委会的重要职责。198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转向以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为重点,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达到了第一个发展高潮。1991年11月,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部署了未来10 年农业农村发展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扶贫和地区间协调发展工作。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2月,《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宣布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终结,乡镇企业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期。1993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12个方面加快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199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九五”时期和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指出,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必须坚定不移把农业作为突出的战略重点,下大力抓好。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农村改革20年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并宣布我国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长期的“以农养工”“以乡补城”政策,尤其是1995年之后城市化、工业化的强烈冲击,致使城乡矛盾、工农矛盾、干群矛盾日益尖锐。面对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党中央认识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施政方略。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之首。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时隔18年后再次回到“三农”领域,并锁定至今。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从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不仅全面取消农业税,而且实行最低价收购、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政策。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并对此进行了部署。在支农、强农、富农的同时,党中央密集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探索建立以政府筹资、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变了旧农合“民办公助”的传统模式。再如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7月,在全国农村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9月,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农民自我储蓄养老的模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