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人梯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08 12:22:48
浏览

大山人梯

▲在广西大新县宝圩乡,覃诚老师(左二)放午学后和同事陪同学生走山路回家(2017年11月24日摄)。

大山人梯

▲在广西全州县白宝乡北山村小学,唐广芳老师用肩头夹着三角板给学生上课(2016年4月26日摄)。

大山人梯

▲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山界教学点,陶凤英老师吹哨子催促学生进教室准备上课(6月4日摄)。 本版摄影:陆波岸

编者按:从1985年确立9月10日作为教师节后,即将迎来第35次欢庆。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有这么一批教师,他们默默地坚守在贫困山区,用一肩扛起一座山的娃娃,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比“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更宽阔的胸怀,给娃娃们打开通往山外的广阔世界。

黄若珍老师退休了。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最后消失在树木苍森的坳口,蓝巧春老师恋恋不舍转身,走进琅琅书声的教室。

黄若珍退休前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琴棋小学老师。位于桂西北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89%,有“石山王国”之称。

琴棋小学位于“石山王国”巍巍群山之中。这所学校老师最多时曾超过20人,学生最多时也有500多人。近年来,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到黄若珍老师退休前学校只有8名学生,成为大山里典型的“麻雀学校”。

为了这8名学生,站了40年讲台的黄若珍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还给他们做饭,照顾他们午休晚睡。只有周末,他才能步行一个半小时,沿着崎岖的山路回到深山里的家。有时候,因为路途遥远,他一个月都不能回一趟家。

2017年8月,眼看黄若珍老师快要退休了,刚刚考入教师队伍的蓝巧春老师被派到琴棋小学,准备接黄若珍老师的班。

1988年出生的蓝巧春,毕业后曾在南宁市工作。听到家乡招聘教师后,她回到了大山,无怨无悔接替了黄若珍的岗位,现在成了仅有5名学生的琴棋小学唯一的老师。由于学生在学校寄宿,她每天除了上课,还要给他们做饭,照顾他们的起居,既当老师又做厨师,还要当爹当娘。

2012年以来,记者走进广西部分大石山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用镜头陆陆续续记录了250多名大山教学点老师的工作生活。许许多多的大山老师,就像黄若珍和蓝巧春这样,接力坚守,薪火相传,连成层层育人天梯,在巍巍大山中诠释那份教书育人的初心,在共和国教育事业色彩斑斓的画卷上,默默添加自己毫不显眼、又不可或缺的精彩一笔。

残缺的身躯 完整的师爱

耸起右肩,左手将三角板放到右肩头,脖子往右一歪,紧紧夹住三角板,身体斜靠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一笔接着一笔,工工整整地画着几何图形……

“独臂教师”唐广芳,画的每一个图形,写的每一个字,上的每一堂课,都这么一丝不苟,他努力撑起自己残疾的身躯,教给孩子们完整的知识。

唐广芳是广西全州县白宝乡北山村小学老师。1995年,还是代课教师的他,暑假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不幸触电。昏迷三天三夜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右臂已被齐肩截掉。

一阵绝望痛哭后,唐广芳决心振作起来,不能让孩子们看到一个萎靡不振的老师。身体渐渐康复后,他左手拿着树枝,像小孩刚学写字一样,在地上一笔一画练写字,简单的一横一竖,他要上千遍练习才能练出个样子。每次咬牙练习写字时,他都紧紧咬定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左手练成右手,把字写出以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