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全文)(10)
公民人身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非由法律规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通过关于废止有关收容教育法律规定和制度的决定,国务院2020年废止《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废除劳动教养和收容教育制度,彰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及依法保障公民人身自由的人权理念。
人员流动更加便利。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更好保障人民公平享有民生权利。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4%,比2012年提高10.1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共为1500余万无户口人员办理了落户,基本解决全国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
严格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颁布实施民法典,加强人格权保护。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2016年以来,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依法办理一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事件,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案事件得到有效遏制。2019年在全国范围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治理无隐私政策、捆绑授权和强制索权、未经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App隐私政策透明度大幅提升。2021年3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2021年5月至7月,相关部门共组织对12种常见类型、用户下载量大的1035款App开展专项检测评估,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351款App进行公开通报,对未在规定时限内整改的52款App依法依规采取下架处罚措施,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逐步减少。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严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加大个人隐私保护力度。2017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案件数量分别为1393件、2315件、2627件、2558件,一审审结隐私权纠纷案件数量分别为273件、292件、331件、395件。依法审理手机应用擅自读取用户通讯录信息、网络信用平台滥用个人征信数据等案件,准确适用“通知-删除”规则,对散发诽谤他人言论的网络平台,根据受害人请求责令删除相关信息。2019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分别为4059件、4058件。检察机关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新领域重点部署推进,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