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儿童读上好书,难吗?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6-01 06:44:03
浏览

  让乡村儿童读上好书,难吗?

让乡村儿童读上好书,难吗?

甘肃酒泉金塔县北苑小学,学生们看书的场景。担当者行动供图

让乡村儿童读上好书,难吗?

  在北京桂馨基金会的资助下,四川广元利州区大石小学教师谭桂珍将班级教室改造成了“馨美阅读教室”。

  有一些来自不同机构的调查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乡村儿童阅读的事情。

  2018年5月2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和亚马逊中国联合发布了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调查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更有超过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此外,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乡村儿童占比接近20%,而且藏书流动性较差,多数家庭一年内没有添置过新的课外书。

  而在2016年,由中国童书博览会联合部分媒体和出版机构发布的《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大中城市,儿童年均阅读量在10本以上的占到了64.2%,在62.9%的家庭中,每年为孩子购买的书籍数量在10本左右。

  拥有和阅读图书的数量仅是阅读的一个方面,但差距已经是明显的。为何城乡儿童阅读状况的差异会这么大?这源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而通过新京报记者在几个省市进行的实地走访,以及与多家阅读推广公益机构的交流,我们也清晰地感受到,想要改变这一状况,让乡村儿童能从阅读中获得更多乐趣和收益,同样是一件涉及多方的复杂工程,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牵动。

  1 改变,不只是捐书那么简单

  乡村儿童在阅读上的困难,当然首先是图书资源的匮乏。一方面,家庭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书店、图书馆等相应资源高度集中于城市。记者走访的乡镇很多都没有书店,或者唯一的书店只售卖教学考试辅导用书,学生自己接触到课外书的机会非常少。

  为乡村小学捐一些图书,或捐建一座图书室/图书馆,几乎是所有关注乡村阅读问题的人的第一想法。记者采访担当者行动、深圳爱阅基金会、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等专注于儿童阅读推广的公益机构时,他们讲述了不无相似的发源故事——从捐建乡村图书馆/书屋开始。从2008年前后开始,中国民间公益组织蓬勃发展,其中,将儿童阅读推广作为主要项目(或主要项目之一)、并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不下二十家,而主要活跃于某一省区的相关公益机构和组织就更多。捐建图书室/图书角,仍是绝大多数机构的基本项目。记者走访乡村小学时也发现,社会捐助的图书已普遍成为学校藏书的重要或主要来源。

  但想改善乡村阅读状况,绝不只是捐书这么简单。事实上,一些捐到乡村学校的书品质参差不齐、没人读、不适合孩子读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记者在河北涞源县王二小希望小学看到,这所仅有一二年级、加上幼儿园也只不过有100名学生的小学有一间装满图书的活动室,仅书架上就摆放着5200册书,学生平均拥有图书的数量为130册/人,但该小学的申副校长坦言,这里的全部书籍并非都适合学生们阅读。

  由于学校本身是红色教育基地,平日里也接受过不少前来参观的社会单位及爱心人士,“学校存书的百分之二十都是来自爱心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捐赠,”申副校长指出,其中的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的爱心人士或图书捐赠单位都会考虑到七八岁学生的阅读需求。“站在被捐赠方的角度,我们其实很难去主动点明这个需求。我们当然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多提供一些绘本,一些爱心人士主动询问图书需求的时候,我们自会说明,但如果人家什么都没有提,事前也没有任何沟通,这种情况下,学校当然心怀感谢,但其实也相当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