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名校招生那些事儿(10)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4-03 07:47:01
浏览

  其中有个92岁的教授说“今天去超市买香蕉,售货员劝我买完全熟的,不要买太生的了……”(一种美国幽默,意思是:担心买生香蕉,香蕉还没熟,老人就会死去了),学生们心一酸,他接着对售货员说“你每次都这样劝我,但是我备了的课还没讲完呀……”

  我听了都潸然泪下,等有了孙辈,如果这个教授仍授课,我们能不唱“同一首歌”吗?!所以说,这种陈陈相因,不能说不是一种变相的“文化近亲繁殖”或“学术近亲繁殖”。

  所谓“黑幕”,最糟糕、最反动、最令人费解的是Legacy招生政策。什么普林斯顿、哈佛、耶鲁、哥大无一幸免地与这个名声不佳的legacy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我认为中国高考改革,绝对不能学这套。作为财产,不论是动产或不动产,后代要继承,天经地义。但Legacy把“教育”作为遗产——一种世袭的特权,其落后性昭然若揭。

  父母上耶鲁,就要把这个“上耶鲁”作为“传代物”传给孩子。从现代伦理的角度看,是“反动”的;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也是“反动”的。

  父母上耶鲁,子女也完全有权利上耶鲁。但把“上耶鲁”作为遗产处理,并作为政策使之制度化,实在不可取。

  虽然,有不少大学对legacy作出一定限制,比如,隔代不能享受legacy,但隔代不传并不影响代代相传。另外,这些学校都强调:只有条件相同或相似,才优先考虑校友子女,即便如此,祖孙三代欣赏同一个教授的同一本讲义,祖祖辈辈唱着“同一首歌”、讲同一个故事……从生态学讲,也是畸形的、不健康的。

  体育特招生

  谈美国高招,不得不谈体育特招生。首先,这是弊案的重灾区;其次,体育特长生是美国高校的一大特色。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美国派出了555名运动员,其中417位为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成员。换言之,约75%是大学生。再换言之,美国大学生雄踞世界奥运榜首。

  再来点“花边新闻”:在我任教的大学,谁的工资最高?橄榄球教练!第二才是校长,第三又是体育的冰球教练……

  美国高校重视体育,可见一斑!

  美国开发最早的是东北部,建校最早的也是东北部,因此,8所藤校全在东北部。1870年后,东北部的各校开展橄榄球和各种运动竞赛。1956年,8所名校正式结成“常春藤联盟”。也就是说,“常春藤联盟”最初是因体育而得名。可见,翘楚“常春藤”亦是体育运动被看作香饽饽的注脚。

  前面谈到的藤校计算AI(学业指数)的“秘密计算公式”,最初就是用来计算“体育特招生”的学业指数的。现在,是不是每所藤校都用AI来指导自己的招生?倒不一定。但这个公式被用来计算“体育特招生”学业指数的下限,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比如,某年藤校规定各自的“体育特招生”的AI的下限为169。

  AI为169,则意味着:SAT和SAT II的各门考分都在600分左右(满分1600),CRS(学校排名点数)是49,即排名在70%以后。显然,这个学业指数有点惨不忍睹。

  若某校想招一名AI在169以下的体育特长生,该校必须将该生的申请材料带到藤校招办主任联席会议,进行必要的说明,并必须获得会议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