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渡创一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11)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1-31 05:32:07
浏览

2022年7月24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托举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千帆竞渡创一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

征途无限,前行不怠。图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宿东 摄)

如今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1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仅2021年就投入研发经费42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15.2%;专业研发人员超过10000人。持续的创新突破得益于创新机制的不断完善。航天科技不断出台鼓励创新的激励政策,设立航天功勋奖、航天创新奖、航天贡献奖、“十大技术突破”,每年投入专项奖励资金2000万元,最高额度达100万元/人。实施青年拔尖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等重大人才计划,造就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刻不容缓。要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充分的认同和激励。唯有如此,才能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更好发挥总体部力量。”航天科技八院八部主任王波兰说。

中国化学把科技成果分红、股权激励和专项奖励等国家政策用足用好,还专门针对中国化学科技创新工作中工程转化环节优势突出的特点,制定和实施了“四个15%”“两个五年”激励政策。即科技成果对外转让或许可净收入、科技成果实施转化税后净利润、工艺技术优化增加的税后净利润均可提取15%,实业项目核心员工跟投15%,核心团队人员跟投延迟五年退股、延迟五年退休,并且激励额度在中国化学内部工资总额中单列。

“创新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尤其是化工行业的创新周期特别长,好多成果出来了,当事人也要退休了,不延迟无法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周伟举例说,天辰公司首席技术研发官杨克俭61岁,已经坚守创新一线40年,贡献了不少科研成果,仅在己内酰胺项目上就带来了超200亿元的营收,高端尼龙材料己二腈的生产,更一举突破了“卡脖子”技术。这两年,按照相关政策,杨克俭已经收到了多笔奖励。

中国船舶对于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和型号“两总”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对标同行同类专家、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收入确定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享受同级企业领导人员履职待遇。同时,建立针对高端人才的全方位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子企业在住房、医疗等方面加大对科研骨干人员保障力度。2021 年为 200 余名一线骨干科技人员解决了“幼升小”和“小升初”需求,在广大干部职工中产生强烈反响,显著增强了科研骨干人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重庆国资委实施工资总额“三单列”管理制度:科技型企业工资总额可以单列管理,高层次人才、承担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团队的工资总额可以单列管理,企业成建制批量招聘的科技人员首年度所需工资总额可以单列管理;鼓励企业内部工资总额分配向科技人员倾斜。2021年,市属国企研发费用投入34.3亿元,同比增长26%;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提升强国动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有企业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关键支撑,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