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渡创一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2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1-31 05:32:07
浏览

中铁装备是国产大盾构的发源地,也是“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发源地。入选“科改示范行动”之后,中铁装备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目前,中铁装备在德国、日本等地设立常设机构,构建了“国内+国外”协同创新机制。以全职引进、柔性引进、专家咨询等形式,聘请18位国内外科研领域和盾构行业的权威专家,建立了以院士、大师等领军的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公司拥有各类技术研发人员600余人,占员工总量的45%。同时,企业同职级科研人员薪酬为管理人员的1.3-1.5倍;科研成果转化实施后,研发团队可享受3年的市场销售效益分红。

近三年,中铁装备联合承担了13项国家科技项目,形成16项国际领先技术,是盾构行业首个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唯一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国质量奖的研发制造企业。

创新成果如何?市场自有公论。

截至2022年6月底,中铁装备订单总数已达1400多台,产品遍布国内各地、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铁装备副总经理王杜娟说,“2021年海外订单较前年增加了50%,2022年上半年又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50%。按照可统计口径,在欧洲市场占有率约为30%,几乎全部卖给了欧洲承包商。”

千帆竞渡创一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

中铁装备研制的中国盾构机首次出口葡萄牙。

“科改示范行动”取得的显著成绩,不只是靠“科改示范企业”的自身努力,而是包括集团公司和各地国资委等多方面共同行动、大力支持的结果。

比如,国机集团通过战略引领和体系赋能、机制赋能,明确了“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战略定位和“打造科技驱动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总体目标;重塑了“承上启下”的科技管理体系、竞合型攻坚力量体系和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在此支撑下,所属四家“科改示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三年增长33.4%,紧扣当前国家工业强基的目标与任务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大量成果。

2021 年“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 15.4%,远高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2.49%),也高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13%)。两年多来,“科改示范企业”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 6327.5 亿元。2021 年“科改示范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较 2019 年增长 34.5%和 45.9%,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分别较 2019 年提高 30.5%和 20.8%。

2019年7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决定将上海、深圳作为首批综改试验区,同时选择沈阳开展国资国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专项工作。

2020年12月,浙江杭州、陕西西安、辽宁沈阳和山东青岛等地被列为第二批综改试验区。其中,为加大对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力度,沈阳改革专项工作被提升为由辽宁省政府领导,涵盖沈阳市域范围和太平湾合作创新区的综改试验。

杭州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希表示,杭州国资委以区域综改为引擎,构建市域国资大统筹机制,积极助推全市共同富裕。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加强市属国企与央企、省属国企战略合作,积极构建“上下游”合力;推动市、区(县市)两级国资,按照“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进行布局调整,积极构建“全市域”合力;强化与湖州、绍兴、嘉兴、衢州发展联动,加强与沪、苏、皖产业链接,积极构建“都市圈”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