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渡创一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8)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1-31 05:32:07
浏览

中国华电狠抓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营业务(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畅通退出通道,明确标准,列出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两非”剥离完成率92.31%,清理不良投资、盘活闲置资产,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共处置低效无效资产231项,盘活资金25亿元,实现利润19.26亿元。出台“20+10+8”提质增效工作举措,多措并举提效增盈。加大法人户数压减力度,有效控制户数净增,2021年压减法人32户,超额完成国资委任务目标。

华侨城集团加强企业治理工作,制定压减和“两非”剥离方案,强化责任落实,2021年压减企业86户,涉及净资产29亿元,回收资金35亿元。“两非”剥离工作已完成90%,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近两年合计退出企业209户,占2020年初存量企业的30%以上,提前一年、超额26%完成三年压减166户的目标。

包钢集团加快推进集团瘦身健体,压缩管理层级,减少独立核算企业,近年来持续对连续亏损的企业开展清理整顿,对内部活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的企业有序退出。处置“僵尸企业”,推动资产盘活止损。针对严重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僵尸企业和亏损企业顽疾,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完成8家“僵尸企业”处置,涉及资产14.9亿元,安置职工534人,解决各类债务及欠费5400.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持续努力,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已经完成,彻底解决了以企建市、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等问题,为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在国企改革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性、标志性意义。

比如,鞍钢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实现了厂办大集体改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这是鞍钢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过去鞍钢要管职工工作发展,也要管职工吃喝拉撒、生老病死。进了企业的门,就永远是企业的人。这一问题历史沿革长、矛盾纠纷复杂,涉及职工多达37.8万人。2020年12月23日,鞍钢与鞍山市政府正式签署《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制企业股权无偿划转协议》,标志着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职工安置、企业改革改制两大核心任务取得了决定性成效,鞍钢从此迈入发展新纪元。

地方国资国企多措并举解难题。北京市国资委建立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市级联席会议机制,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市国资委专班协调、企业主责推进,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项目和企业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市管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及在京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所办医疗教育机构深化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工作基本收官。

2021年4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全国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透露,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医疗教育机构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完成比例近100%。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大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对内扩大内需,对外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中的关键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产业链安全和实现产业链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