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渡创一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9)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1-31 05:32:07
浏览

2021年以来,国资国企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又有了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力推动下,相关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比如,中国移动充分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选择向下扎根,牵引移动信息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具体做法包括:攻关方向下沉至关键芯片/器件和基础软件等领域,以及集成电路、算网融合、AI等多领域融合,并进一步延伸至更上游的“五基”领域(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协同上游芯片/器件/基础软件等厂家,通过深度联合研发、对外揭榜挂帅、研投协同、能力合作多种模式,共同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长期以来,特高压直流套管一直制约着我国特高压工程国产化,影响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电气装备所属中国西电集团始终致力于提升我国特高压装备研制水平。特高压直流工程用系列套管产品的成功研制及应用,对于解决制约我国±800千伏直流工程发展建设中核心装备的瓶颈问题,填补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领域换流变阀侧套管及直流穿墙套管空白,技术反哺±800千伏及以下直流套管研制,完善我国输配电产业链,推进特高压关键组部件国产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致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中央企业,除了补齐短板、巩固长板,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融通带动产业链全链的资源要素,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合作发展。

对于链长的融通带动作用,中交集团副总经理孙子宇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过去中交集团在全国有2000多家钢材供应商。近年来,中交集团通过搭建采购平台,构建算法,对供应商的销量、客户评价等指标进行评估,把供应商从2000家精减为60家。“能达到这样的成果,就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提升了中交集团的采购质量和效率,带动了供应商的进步和发展。”孙子宇说。

在国资委指导下,央企重点聚焦“四条路径”,在固链、补链、强链、塑链上做好系统谋划,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扮演了支撑者、引领者、组织者的角色。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经过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和安全保障作用。

创新之变

凝聚合力自主图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资国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局。先后印发《中央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的指导意见》《关于系统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的意见》,统筹运用“五加、两减、一保”等十项政策措施,全面助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

凝聚创新合力。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大小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乃至国内和海外之间携手攻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资国企坚持开放创新,积极整合内部资源,推动国企之间组建创新联合体,并积极与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建立协同创新网络,畅通创新链产业链。

航空发动机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燃油控制系统集成复杂,对每一个零件的要求都很高。为了提升创新效率,中国航发动控所燃动部党总支与中国航发红林产品设计所党支部决定,联合组建“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为了确保劲往一处使,突击队负责人郝圣桥决定召开联合组织生活会,用党的“传家宝”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双方的理解与融合。通过联合组织生活会,突击队党员们进一步树立了聚力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共同目标。在协同攻关中,双方的设计能力、产品质量和研发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